- 1867年,李鸿章上书,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,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。邓世昌前来报考,得刘步蟾兄妹相助,一鸣惊人。1877年,邓世昌送同学们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。四年之后,邓世昌代表朝廷迎接同学凯旋。他在伦敦街头偶遇刘步蟾妹妹,并教训了挑衅的洋人。毕业会上,邓世昌、刘步蟾与伊东佑亨、东乡平八郎的对话,为日后两国海上交锋埋下伏笔。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,向光绪帝启奏向英国定制的铁甲舰,得到了慈禧太后准奏。与此同时,日本天皇号召朝野捐俸也购得了铁甲舰,伊藤博文还奉上了侵略的奏章。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刘步蟾、邓世昌等驶“镇远”号、“致远”号将士出访日本,遭遇长崎事件,大战一触即发……
- 清嘉庆年间,17岁的祁隽藻才华横溢。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家难之后,他开始思考如何为人,如何为读书人这一严峻的问题。通过跟随张观藜,年轻的祁隽藻树立起“以民为本”、 “致君尧舜”、“使民小康”的人生信念,重回“科考”,最终金榜题名。 在清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,祁隽藻亲手处决了视为骨肉的“贪官”义弟--元白;在暗箭密布的政治波澜中,他用性命保护情同手足的“钦犯”义兄--怀义;而在个人的心灵深处,他珍藏着终生的挚爱--含黛。作为一个文人、士大夫,祁隽藻为自己的政治理念付出了他的全部--生命、爱情、亲情和财富,但他更看重的是“道”,这个“道”,正是天下良臣和文人志士们所共同追求的“道”,这便是“天地民心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