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964年,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,导演谢铁骊 1983年荣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"评委奖"。 影片《早春二月》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《二月》改编,得到夏衍的支持与帮助,他亲自划剧本修改一百多处,并将片名政定为《 早春二月》。肖涧秋这个徘徊者身上显然有柔石的影子,因此编导者谢铁骊在"五四"以来的革命文学中选这部作晶搬上银幕是很有意义的,在电影反映知识分子题材方面填补了一个空白。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,在新中国十七年的电影银幕上也是绝无仅有的。影片含蓄的韵味,精练的镜头以及丰富的细节描写如肖涧秋两次弹琴、三次饮酒、七次过桥,都各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情境,令观众如痴如醉。孙道临塑造的肖洞秋形象气质逼真、性格鲜明,表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,成为他的表演艺术的代表作。谢芳对于反抗封建环境、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陶岚也演得非常生动、真实。她将主人公执著任性、桀骜不驯、热烈奔放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,同时又细致人微地揭示出陶岚善良真诚、富于同情心以及对爱情的甜蜜渴望、对进步思想的大胆追求等复杂心理变化,突破了她以往的本色表演。
- 一场事故让罗海宽认识到家庭企业顺通公司存在的问题,决心改革。他想让二女儿罗慧静帮助自己,却遭到女儿的拒绝。因为十多年前,慧静的母亲与罗海宽离婚了。罗海宽的大女儿罗慧敏在经营自己的企业,咄咄逼人,要与父亲一比高低。 任天河、叶少华、邵琳琳都是罗慧静的同窗好友,任天河喜欢慧静,慧静喜欢叶少华,叶少华喜欢邵琳琳。三个年轻人因为爱的错位,而开始了青春岁月的一个一个的忧伤与欢乐的碰撞。慧静最终答应了父亲的要求回到了家族企业,而准备出国留学的任天河毅然留了下来,协助慧静度过难关。 在外走投无路的叶少华也回到了本市,成了无业游民,受到了邵琳琳家人的轻视。一直十分自负的叶少华到处碰壁,很无奈的求助于罗慧静,加入了顺通公司。罗海宽支持任天河改革,叶少华暗中网络自己的势力。罗慧静发现叶少华仍与邵琳琳藕断丝连,逼迫叶少华在邵琳琳与顺通之间作出选择,叶少华终于因为免得的诱惑而答应了与罗慧静的婚事。外商取消跟顺通的合作计划,叶少华把责任都推给任天河,罗海宽认为任天华假公济私,任天华又得不到慧静的支持,最终选择离开顺通。 叶少华没有了任天河的制约,也不再顾忌罗慧静,一步一步把顺通的元老踢出公司,公司处在了风雨欲来之中……